2024年5月24日发(作者:业又绿)
海鲈,又称花鲈、鲈板、青寨,属咸淡水洄游性鱼类。海鲈生长于江河人海口的浅海
中,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海鲈眼大身宽,身体上部青灰色,侧线下部灰白色,体侧和背部
有黑斑,背鳍长且硬如骨刺。海鲈形象丑陋,性情凶猛,却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名贵
鱼种。因而海鲈便成了海钓者喜钓喜食的主要对象鱼之一。
[font="] 海鲈春季在江河与浅海交界之海口产卵,5月开始沿河逆水而上,
在江河湖库生活5个月左右。10月份天气转冷则又集群顺流而下入海越冬。海鲈个体普遍
较大,小鲈多为数千克,大者十数千克,最大者可达四五十千克。海鲈体大力大抗争力大,
钓鲈的手感特棒,与鲈搏斗,刺激而有趣。
海鲈系肉食性鱼类,以鱼虾为食,善捕活饵,尤喜食软体小动物。其食量很大且极为
贪食,容易钓取。现介绍几种北部湾常用钓鲈佳饵:
1.沙丁鱼。体色银白,肉细味美,体长10~25厘米,涨潮时集群游弋于近海索食。
钓捕后可以活鱼为饵。挂钩方法,双钩分别横穿背鳍前后基部,露出钩尖倒刺。适用于长
手竿钓边钓礁,不适于海竿抛投,原因是大力投掷饵鱼极易脱落。无活鱼亦可用罐头之沙
丁。2.海鱲。小型海鱼,状如罗非,高背,背鳍长硬如骨刺,体色银白,胸、腹、尾鳍下
叉金黄色,小鱼如鲫,尾重100~200克。此鱼体艳醒目,肉厚味腥,诱鱼很快。钓用方
法同沙丁鱼。3.赤虫。当地人叫红虫,状色如陆生红蚯蚓,粗细也差不多。海滩淤泥中的
软体动物,体长8~12厘米,味特腥,黑暗中能发出磷光诱鱼,夜钓尤佳。整条挂钩钓小
鱼,多条挂钩形成红虫束(团),为钓大鲈佳饵,适用于手竿、海竿、手线等各种钓法。4.沙
虫(非沙蚕)。即方格星虫,产于海边沙滩,状如北方沙蚕,略细,营养丰富,味极鲜美,
且浓度高,素有“天然味精”之誉,北部湾海滨滩涂皆产。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与赤虫相
同。5.泥猪。浅海泥沙中的软体动物,状如仔猪,大小如拇指,营养丰富,多脂肪。喜伏
黏泥中,洗净用热水烫后,与猪骨炖吃有补肾、清热提神、治腰腿痛等功效。产于防城港
沿海。整只挂钩,钓鲈有特效。6.大蚝。即牡蛎,软体动物,两个贝壳一大一小,肉鲜可
食,能制蚝油,其肉、壳、油皆可入药。有“海中牛奶”之称,蛋白质含量高,鲜肉晒干
为蚝豉干,畅销国内外,蚝豉制成蚝油为高级蘸料。钓用取其嫩肉挂钩或将蚝豉干以蚝油
浸软穿钩使用。此外尚有泥虫、虾、蟹、竹蛏、海鲎、海蜈蚣、海蟑螂等20余种,限于
篇幅在此不赘述。
鲈鱼多栖游于石底深水区(20米以下),常游弋于数米十数米深的礁丛、草滩觅食。喜
水质清纯或清浊交汇的海流(急流、缓流、回流)水域。海鲈喜清洁,怕污染。这便为我们
选择钓位提供了依据:
1.浅海礁丛,礁石岩隙多岩虫、海蟑螂和螺贝类等可食之物而成为海鲈就餐的天然大
食堂,且这里多小鱼,自然诱鲈前来捕食。2.浅海草滩,为多小鱼和海、陆生昆虫等活饵
之地,海鲈亦常光顾猎食。3.江河人海口,常常是河、海鱼交汇之处,且江河流水夹带大
量昆虫入海,便引诱海鲈追捕猎取,同时江河流水的输氧作用,至使海鲈非常兴奋活跃。4.海
堤、防浪墙等石块水泥建筑物的根基部,这些地方多螺贝类软体动物,亦常见海鲈的踪影。
5.海港码头、海湾渔(船)排及附近水域,亦是海鲈游弋索食之地。6.深海岛礁、浅海较
深的海沟、海坑,为海鲈经常栖息的老窝或巡游觅食的鱼道,鱼多且多大鱼。选准钓点钓
位何愁钓不到鱼!
海鲈钓法有多种:手竿钓、海竿钓、拟饵钓、插竿钓、手线船钓、围礁钓等。现简要
介绍数种如下。
一、海鲈鱼的手竿钓法
钓组:以5.4-7.2米硬调中长手竿为宜。竿短,钩饵送不到海鲈栖游的深水域钓位;
本文发布于:2024-05-24 16:2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yoguilin.com/ge/82/863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