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Z
Z
净雅凄美清隽省练
林清玄散文集《玫瑰海岸》品赏
刘金英
摘 要: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
文之先河.由此.许多论者评论其散文创作时均着重
阐述散文的哲思智理或宗教情结.本文拟以林清玄过
渡期散文集《玫瑰海岸》为出发点,初探其由纯文学向
重佛理时期的散文创作的净雅凄美的审美特色、清隽
省练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林清玄 《玫瑰海岸》审美特征纯净凄美
语言特色
被誉为“宝岛才子”的台湾当代散文家林清玄的
散文.恩师倪金华先生这样评价道:“从对自我人生经
历见闻的描述.溶宗教哲学和传统美学的生命感悟.
到对台湾社会诸现实问题的多情关注……显示出浓
郁的审美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的智慧启迪 ”㈣
学界对林清玄的散文按内容分为三个时期:1970
年至1985年的纯文学阶段、1985年至1995年的纯
佛学阶段和1995年以后的文学与佛学相融阶段。《玫
瑰海岸》由玫瑰小品和海岸小品两部分组成.分别写
于参佛之前与学佛阶段.是林清玄散文追求清净淡雅
的纯美文学与追求超尘出世的澄澈空明境界的散文
的完美结合.整体上很能代表林清玄散文的特色 抛
开禅思方面不论.窃拟从审美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品
赏林清玄散文的特色
一
、
净雅凄美的审美特色
关于《玫瑰海岸》的创作.林清玄在其自序中说:
“五年前,我重拾思绪,开始写这一系列的爱情故事,
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到接近完成的时候.我开始学佛,
从前的心情有一些改变.这些故事再度搁浅.竞再也
提不起完成的心情 ”④由此可见.“玫瑰小品”部分的
散文共55篇.该是写于开始学佛之前的一段时间.在
经历了绝望的爱情折磨之后的心灵世界的袒露.满溢
纯净透明与凄凉的美感:而“海岸小品”部分的散文共
45篇.则该是开始学佛.人山修行.深研经藏期间所
写.饱含宽容坦然与淡泊清雅
林清玄在好不容易从绝望的爱情中苏醒过来时.
写下的这一系列爱情故事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痛苦、
悲伤、绝望,而是如林清玄自己所说:“在面对自己或
别人的爱情故事时.竞往往生出一种凄凉的美感.远
远看着.好像在雨雾中看着一朵开到顶峰的玫瑰.带
着水珠.微微颤抖地凋落了。” “玫瑰小品”中的散文
都带有玫瑰开到顶峰时的“凄凉的美感”.都有种带着
泪水微笑地注视自己的爱落人泥地的平静纯洁、干净
透明而又哀婉清雅 陶渊明的宁淡朴素的审美风格深
深影响了林清玄,又受到丰子恺的朴素、深刻、慈悲,
更重美好的情境的影响.让他极崇尚“清水出芙蓉,天
然去雕饰”的宁静雅致.而又带着点淡淡的凄婉的美。
林清玄对于纯净剔透的凄美爱情故事情有独钟.
不仅有朦胧的暗恋、纯纯的初恋.还有青年放弃生死
的热恋、暮年丧偶后不变的痴恋,甚至还有动物或植
物的不畏生死的绝恋 在林清玄的笔下.不仅朦胧纯
净的暗恋初恋的忧伤可以淡淡地晕染开.可以含着泪
微笑地注视着,连放弃生死的热恋、痴恋,也可以含着
泪微笑地娓娓讲来。《冷的记忆》中的少女和她恋人邻
居青年爱得变态折磨、《蔷薇刑》中用蔷薇捆绑的殉情
的恋人爱得轰轰烈烈.但林清玄只用极平淡的语气讲
述.甚至还没有一点儿抒情。对于暮年痴恋的《红木茶
几》、《买菜老父》、《等待的月台》等,林清玄更是只选
取日常生活小景.但故事令人肝肠寸断.而在他写来
却又如透过磨砂玻璃看到的情景一般.朦胧淡雅 对
于那只没人敢吃其肉的“野生公山猪”、更是让读者挥
泪如雨下.而文字间竟没有任何抒情之句.议论的语
句也极少。
除了对凄美爱情故事的平静观想.林清玄还着意
于以优雅闲适的姿势欣赏海边的一切美景 海潮声、
海边的白云、晚霞、海边的石头、海风、钓者、礁石、马
安藤、海鸟、棋盘脚花、月光下的海,甚至海的传说等,
都以宁静安详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平常之至
的风光描写.充滋着作者恬静自得的审美趣味.表达
的是作者平和恬淡的心境.充分体现出冲淡美的特
色 此外.平和恬淡的心境通过描写外在物象的空寂
宁静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美 但这种静又非绝对的静.
而是“意中之静”,看天上的云、海上的浪,看鸟儿极快
地飞山上笼罩的烟岚 听一波一波永无休止的海浪的
呼吸.感觉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时带来的海的咸味、山
的气息和阳光烤过的饼的香脆。这种美丽宁静.是“使
人感觉到孤单地坐着有时也是一种难得的美丽与幸
福”.这种宁静中有故人已远、旧梦已杳的哀愁
许多难以把握、不可描摹的虚幻之物.但到了林
清玄手中,竟然能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如诗如画,让
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过人的艺术功力。《玫瑰海岸》中海
潮声、鸟的心情、马安藤的心事这样一些虚幻的抽象
的感觉.经过作者生动的描摹.也宛若一幅幅绝美的
画卷.可感可触.带给读者的心灵以聆听梵乐般的清
新.只有那种能抛弃小我烦恼,心灵清澈宁静的人,才
201 3年第1 1期 安徽文学
能用心听到自然的声音。风、树、草、小溪流山涧,甚至
云的挣扎、火的燃烧都有声音。《黑发》中林清玄用听
觉、嗅觉、味觉、触觉写黑发,又描写了瀑布、云、没有
光的屋子、雨天的黑伞、芝麻汤圆等等一些可以感觉
到的实体.将虚的东西实体化,实体的东西虚化,写来
干净优雅。
林清玄从玫瑰小品到海岸小品.是一个由情感的
忧伤到生命的感悟的过程.由对生命对爱的记忆由炽
热渐渐逝去.成为梦中花、水中月后的美丽的哀愁,到
面对广阔的大海时澄净清朗的坦然与宽容.林清玄净
雅凄美的审美趋向均展露无遗 “纯文学的”与“纯佛
学的”没有很清晰的痕迹.二者甚至很完美地结合在
一起.就像林清玄自己说的那样:“一般抒情、一半写
景:一半低眉、一半放怀;一半轻吟,一半高歌;一半凄
艳、一半明丽:一半垂首、一半望远;一半是情感忧伤
的生命之歌、一半是心胸光明的宇宙之爱”.“这不是
很好的一种结合吗”?
二、清隽简省的艺术表现形式
林清玄的《玫瑰海岸》的散文语言清隽自然且篇
幅短小。简省的笔墨要求他的散文拥有独特的构思,
就如倪金华先生所说:“有时,他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
情;有时.他喜欢引类取譬,发挥联想;有时,他爱寻找
平凡小事.引经据典。发掘出人生处世的智慧。”@ 林
清玄在独特的构思中选景取物,用词造句却极平常。
林清玄清隽朴素的描写自然景物或讲述故事,用
平常语写平常事。不尚难字,不用过多的修辞。而林清
玄的散文.大多采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写平常人、平常
事。不是对自然山水机械摹写。而是妙造自然,修饰而
又让人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如《火烧冰淇淋》抓住景物
特点巧夺天工地描写.“‘火烧冰淇淋’用双层玻璃瓶
装着,里面一层是粉红色的香草冰淇淋,外面一层是
绿色干冰,干冰遇到温暖的空气,蒸腾成一阵浓烟,杯
外则凝结成许多晶莹的水珠。顺着杯缘.缓缓像泪一
样流下”.∞不但自然地描绘出粉红夹绿的“火烧冰
淇淋”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显示出“火烧冰淇淋”的灵
动、清冷,写景、抒情都写得那么自然、流畅。《玫瑰海
岸》中的散文大多描写与抒情自然之至,表面看起来
不假思虑.率然信13。但实际是匠心所在,像《石头上
的路》可以使人走向更纯净的路,《等待的月台》、《黑
发》、《萧与笛》、《蔷薇刑》等,这种匠心又不见斧凿痕
迹.使衷情纳入自然的抒发中.使作者情感的表达到
了纯净清冽的地步。这些散文,虽然没有斑斓绮丽的
文采.没有刻意求工的修辞,托肺腑于平淡琐事,疏笔
淡墨却饱含深情.在平淡朴素的语言中显现出一种平
易的内在美。
从文学体裁来看,《玫瑰海岸》中的散文均为短
篇。其中最长的《等待的月台》仅有785字,短的如《温
柔的水声》、《石头上的路》等都只有两百余几字,大部
分篇章都是两三百字的短篇。林清玄认为,文学应该
困岛豳
是美好而简单的.当然这种简单不仅仅是篇幅上的简l
短.还有笔墨上的俭省。他赞赏那种宋代文人画的风I
格.画兰花只画二根叶了.意境就在这无限的空白中 l
在他的文学写作中,给他影响最大的是丰子恺、沈从{
文 他从丰子恺那儿学到了朴素.又从沈从文那儿学
来了优美和幽渺.成长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再
经过长期的文学写作实践.形成了他今天的散文风
格 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宁静美的简淡.这种简淡并
不意味着内容的浅俗,而是在简淡的外在形式中。蕴
含丰厚的内容.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饱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将丰厚的内涵纳于简淡的外表之中。《一
炷晚香》中普通的晚霞,在林清玄看来,“我们心中有
爱的时候.我们心中忧伤的时候.看到它流着哀痛的
血.唱着绝望的挽歌.或者感觉它随时都会落下,压垮
我们脆弱的心灵。”②l 简单的议论中,蕴含着对生命、
对生活的态度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林清玄的散文不论在内
在审美意象审美情感.还是在外在形式的表达上.都
体现出一种凄美净雅、清隽简淡的宁静美。他的散文
之所以表现出独特的个体精神.产生独特的魅力.让
人读来回昧无穷。是与其凄美净雅、清隽简淡的宁静
美分不开的,这正如林清玄在散文《清雅食谱》中所
说:“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自有滋味。”
林清玄散文也有其艺术方面的缺陷.如他的佛教
散文中有一些作品.因为过于追求通俗化、哲理化,过
多地引用了一些佛教术语.所以有明显的训经说法的
倾向,但在《玫瑰海岸》中似乎还未出现过于佛教说教
的文章。《玫瑰海岸》既富有文学的审美意蕴,又深含
智慧.是一本充满爱的散文集。使我们在如玫瑰一样
的爱情中学会细致与温柔.在如大海一样的爱情中学
习宽容与坦诚
注释
①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
社.2002:209.
②林清玄.玫瑰海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3.
参考文献
【1】林清玄.玫瑰海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1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fM1.福州:海峡文艺出版
社.2002.
[3]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文
史出版社.1997.
『41孔惠楠.“禅 “隋”人生——林清玄散文特色论[J].
北方文学.2010(8).
【5】戴勇,黄璐.从禅宗美学看林清玄散文之创作【J].江
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61王进.比较视界中的台湾散文解读[J】.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2004(9).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201 3年第1 1期 安徽文学 圈
2 IJH )(
本文发布于:2023-02-15 20:4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yoguilin.com/write/167646484325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