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正鼎
【摘要】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类型之一,
但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着诸如盲目开发、随意布局、产品单一、综合
服务水平偏低、缺少科学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深入分
析研究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
发展。%RuraltourismhasbeenthefastestgrowingbranchofHohhot
r,problemslikeblinddevelopment,arbitraryset-
up,singleproduct,lowcomprehensiveservice,lackofsci-entific
managementandinadequatesystematicsupervisionare
,thereisanurgentneedtoin-vestigateintothepresent
conditionofHohhotruraltourismanditstrendsoastoprovideguidance
forascientificplanningandappropriateexploitingandultimately
guaranteea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3页(P105-107)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开发;呼和浩特
【作者】刘正鼎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7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类型
之一,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精神
文明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着诸
如盲目开发、随意布局、产品单一、综合服务水平偏低、缺少科学管理制度、监督
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多元化和个
性化的市场需求,还造成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这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就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
发展趋势,以便为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
从而促进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区域空间广阔,传统农牧业和新型农牧业并存,
但传统农牧业正在逐渐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大青山北麓,传统的牧区已向草原旅游
业等第三产业转变发展;大青山南部的土默川平原地区,种植业结构也发生较大变
化,已从传统的粮食生产逐渐调整为蔬菜和瓜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东南部
的和林格尔县,蒙牛乳业带动养殖业大力发展;黄河之滨的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
渔业和水果种植业发展迅速。呼和浩特市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农业与畜牧业、田园
与牧场、渔村与果园交错分布的格局,呈现出了各具特色,并与周边旅游景区形成
互补的乡村旅游资源密集带。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加大乡村旅游的建设力度,编制了《呼和浩特市农业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农家乐接待单位评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积极
鼓励农户开展以观光采摘、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等乡村旅游活动。通过重
点指导、典型引导、市场运作等多项措施,开拓了更多的乡村旅游地。指导土左旗、
武川县编制《武川县域旅游总体规划》、《敕勒川哈素海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
划》。争取近百万元资金,大力扶持新城区野马图、面铺窑和武川县五道沟等重点
农家乐项目建设。新城区编制完成“神水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建设盘龙山少数
民族特色博物馆。赛罕区积极组织各种节庆和农业观光采摘活动;玉泉区“重走茶
叶之路”旅游项目完成总规编制,投资3000万元完善酒店、旅游购物、农家乐基
础设施建设。回民区“西贝腾格里拉”、“阿拉伯宫”、蒙亮新展厅旅游项目进展
顺利。土左旗敕勒川哈素海文化旅游产业园详规、总规编制完成,金銮殿景区公路
正式通车。和林县完成东山书法艺术二期工程,启动盛乐古城遗址项目建设。武川
县完成五道沟农家乐项目续建工程;托县神泉生态旅游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清水河
县不断加大老牛湾、云滚洞、老牛坡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回民区和玉泉区为代表的休闲型农家游,
以土左旗与清水河县为代表的风光民俗型农家游,以武川县的五道沟、得胜沟和以
托县的一溜湾为代表的景区依托型农家游,以和林县、新城区和赛罕区为代表的农
业观光体验型农家游。截止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共有乡村旅游接待(点)户180
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2亿多元。呼和浩特
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也带动了当地
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较薄弱,
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和素质相对较低,与旅游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在发展
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筹规划,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策划,盲目投资,
一拥而上,开发模式单一,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很多项目的规划只重视
形象、理念的设计,而对旅游要素的空间匹配和组织考虑的少;对旅游资源本身的
旅游价值关注的多,而对具体景区的实际建设又缺少指导。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仍未脱离粗放型模式,旅游景区建设呈弱散状态。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不同旅
游地之间和不同旅游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整体布局统一开发的局面。
(二)产品形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产品规模较小,产品形式单一,而且对本地传统的民俗文化资
源挖掘不够。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观光项目上,服务内容主要以餐饮接待型
为主。不少地方把乡村旅游等同于“农家乐”,把“农家乐”等同于到农家去吃饭,
而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很少,大多数采摘园区仅仅为客人提供
瓜、果、菜等农产品的采摘,游客很难从中体验到当地应有的文化魅力。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使得与乡村旅游配套的道路、供排
水、供电、停车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较为简陋。一些农家客房、餐厅等的
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接待设施有很多是农家自己经常使用的备品,做不到干
净整洁,安全、卫生等状况有待改善。在环境方面,经营者往往不注重对乡村清新
空气、优美环境的保护,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景区的环境卫生,污染严重。
(四)市场营销意识淡薄,管理水平偏低
呼和浩特市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度假村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景区,但绝大多数并没
有什么知名度,这说明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市场缺乏影响力,这与旅游产品的宣传
促销力度不够有关。再加上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多是以农户为主体的个体经营者,素
质普遍不高,观念落后,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缺少了解,市场意识淡薄,
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基本上没有主动开拓市场的经营能力。现阶段呼和浩特市乡村
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经营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低、缺乏市场影响力、无法满足游客多
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等问题,都与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水平有直接关系。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乡村旅游业集观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涉及旅游、农业、土地、
环境等很多部门和单位。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经营还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管
理办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乡村
旅游发展机制尚未理顺和形成,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或者无
人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拓展力。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应当站在“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角度,针对
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实施积极的开发策略,以加快呼和浩
特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加强规划,协调发展。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与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开
发建设,要在整体上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以此来保证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资源的
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和长远发展。首先要对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资源、产品、市场、
形象、产业、开发速度与发展规模等进行科学的定位;对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与区
域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开发能力等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二要在规划、开发中充分考虑
到当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禀赋特征,因地制宜,不照搬,不盲目开发。三要注
意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做到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与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与
城市规划相协调,依托城市,圈层推进,逐级扩展,争取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地区
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在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要立足资源基础,积极创新,突出
特色,打造精品。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突出乡村的传
统文化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
清新的环境氛围,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增强对游客的持久吸引力和生命力。
通过一批精品建设,如敕勒川人家、黄河渔村、大青山高山牧场等,构建起呼和浩
特市乡村旅游的体系,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不同客源市场的需求。
串珠成线,规模发展。要建设贯通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各景点的旅游线路,使具有
分散性的和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线”,发展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
补充的乡村旅游有机体系,提高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整体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立足呼和浩特市整体发展的大局,面向呼、包、鄂的旅游大市场,呼和浩
特市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要与整个呼包鄂旅游圈的旅游线路相互配套,形成
“草原—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沙漠”旅游的大环线,实现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
整体化、规模化发展。而且,呼和浩特市是北方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旅游季节,大
量的国内外游客会聚集在这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乡村旅游项目,使外地旅
游者的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借城市旅游以发展乡村旅游。
把握市场,优化服务。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
为主。随着呼和浩特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城市投身大自然的乡村旅游
愿望越来越强烈,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
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关注景区是否有特色和吸引力之外,
对交通、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卫生、安全等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追
求的是全过程体验。所以,基于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优化与景区相配套
的服务设施,优化组合各类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乡村旅游的
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这都是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强化管理,有序发展。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制
定出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建立长效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
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对乡村旅游经营
环境、接待设施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规范化管理,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规范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自律组织,净化乡村旅游市场环境,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
理,为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相关文献】
[1]李文杰.呼和浩特市城郊观光农业开发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
[2]杨存栋.呼和浩特市观光农业开发条件、布局与措施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
2007(1).
[3]吕君,张璐.呼和浩特市城郊旅游开发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1).
[4]刘丽梅.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内蒙古杭锦旗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1(1).
本文发布于:2023-02-15 20:4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yoguilin.com/write/167646483325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