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去哪⼉与携程的旅⾏厮杀-2019.8
1.分析⽬的
这份竞品分析报告已经有了明确的需要进⾏对⽐的竞品,即携程与去哪⼉两个旅⾏APP。⼆者在功能定位和设计层⾯上极为相似。且由于社会消
费⽔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追求和消费能⼒普遍有了⼀个提升,⾯向的⽤户群体出现了不少的重叠。故⽽,我认为可以将⼆者视作的直接竞
品。但是⼆者的主要⽬标⽤户定位有明显的区别,且在短期内两个平台的主要⽬标⼈群仍不会发⽣改变。
以这样的分析来看,同时为了简化分析体量,我希望将本篇竞品分析的⽬标⼈群事先设定为20~29岁⾮商旅⽤户,以这⼀⼈群的需求⼊⼿分析这
两个竞品,进⽽为⼆者的迭代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和建议,以供产品决策团队参考。
2.市场
2.1.⾏业现状
2.1.1.市场规模
2018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754.25亿元⼈民币,增长速度相较前五年年均40%左右的增速,迅速下降⾄下降⾄9.3%。再观,中国旅游
业收⼊5.97万亿,同⽐增长10.5%,虽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相较近五年,仍是⼀个最低值。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互联⽹⽤户规
模增速双双放缓,在线旅游市场正在进⼊中速增长期。
2018年在线住宿预定交易规模达到1881.49亿元⼈民币,名义增幅达到18.6%,占在线旅游市场⽐重19.3%,同⽐增长1.5%,显⽰出住宿在旅游
市场重要性进⼀步提升。在线住宿和度假市场占⽐均有提升,⾮标住宿的迅速发展使其已经成为住宿市场重要新业态,度假产品的多品类拓展、多主
题开发亦成为助推在线度假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2018年在线交通预定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820.95亿元⼈民币,名义增幅6.7%,占在线旅游⽐重69.9%,同⽐减少1.7%,主要是由于机票市场的
波动,也有提直降代和监管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线下旅⾏社产品同质化、竞争⽆序化、线上线下策略不清晰、绩效差等经营困境,国内线下旅⾏社虽数量增长但营收占全国旅游收
⼊⽐例持续⾛低。这种⾏业变迁在互联⽹发展的⼤趋势下,被持续放⼤,线下市场⼤门洞开,⼤量的线上旅游⼚商通过市场下沉战略,扩展线下门
店,引⼊新的流量。线下旅⾏社“消”⽽在线⼚商“涨”的局⾯愈演愈烈。
2.1.2.⽤户画像
2.2.在线旅游市场现状
2.2.1.在线旅游市场特征
在供应端,上下游结合明显加强,⽂旅结合程度不断上升;渠道端,互联⽹流量红利渐消,带来存量市场显著的精细化运营趋势,以及增量市场
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线下资源不断拓展;⽽在⽤户端,由于互联⽹的便捷性发展趋向和居民⽂化消费⽔平的⼤幅提升,亲⼦市场、出境⽂化旅
游、边⾛边订、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正在愈发明朗,并成为渠道端当下需要⾯对的亟待解决的需求问题。
上下游的⼀系列变化,也带来了智能化服务的需求与各家⼚商在智能化服务⽅⾯的策略制定与项⽬落地,旅⾏体验的提升是近年来的⼀⼤趋势。
2.2.2.在线旅游⼚商市场份额
2018年CR4达到70.8%,⽽其他的占⽐较2017年降低2%,表明市场份额持续向主要在线⼚商聚集,市场集中程度进⼀步提升。其中携程继续作
为独⼀档的存在,市场占⽐达到36.6%,且相较于2017年有0.7%的增幅,不断扩⼤优势;第⼆梯队中,去哪⼉市场占⽐达到16.5%,相较2017年有
⼩幅的下降,飞猪则稍逊于去哪⼉,占⽐达到14.3%与去年持平;其他如途⽜、美团点评、同程、驴妈妈则在各⾃领地继续深耕,都有不错的上升趋
势。
在线交通预定⽅⾯,2018年携程与去哪⼉两家⼀如往常,合⼒霸占在线交通交易规模的半壁江⼭,但相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携程在近三年
中市场占⽐经历了由升⽽降35.0%->36.0%->35.5%的变化,去哪⼉则连年下跌,由20.7%⼀路降⾄19.1%。其中主要是由于这⼀年来航司的竞争与捆
绑销售事件的影响。鉴于近年其他品牌的竞争⼒与市场份额基本稳定不便,我们便不可忽视飞猪的存在。在线交通预定市场份额第三的飞猪近年来不
断进⾏的策略调整,提升了出境产品供应能⼒,从16年市场占⽐14.7%提升⾄16.1%,进⽽挤占了部分TOP2的市场份额。
在线住宿预定⽅⾯,2018年携程仍凭借⾁眼可见的⾼星酒店优势占据着47.0%的市场份额,与2017年基本持平略有上升。去哪⼉在2018年占⽐
相较2017年的12.6%⼩幅上升⾄12.9%,但被美团点评倚靠强⼤的平台⽣态在酒店⽅⾯实现了超越。携程与去哪⼉仍旧占据着住宿预订市场超半的市
场份额,竞争⼒强悍。
3.产品定位
3.1.产品定位
3.1.1.携程⽹
类型定位:在线旅⾏社(OTA),具有完整产业⽣态系统,直接为酒店、航空、铁路、旅游景区管理、保险等公司提供代理销售和⼴告业务,
为消费者提供涵盖出⾏、住宿、保险、旅游等所有旅⾏服务的⼀站式服务平台。
功能描述:随时随地预订酒店、机票、⽕车票、汽车票、景点门票、⽤车,团购、跟团游、周末游、⾃由⾏、⾃驾游、邮轮、旅游度假产品任
您选!畅享旅游攻略、旅游保险、旅⾏特惠。出⾏、旅游不⽤愁!
关键词:订票,酒店,度假产品,⼀站式
⼴告语:放⼼的价格,⼀站式的服务,旅游就上携程
标语:携程在⼿,说⾛就⾛;让旅⾏更幸福
3.1.2.去哪⼉⽹
类型定位:为旅⾏者提供深度搜索的平台,⾯向的⽤户⼴泛,更精细于做搜索平台。所以在价格⽅⾯⽐较有优势。
功能描述:去哪⼉可以随时随地为旅⾏者提供国内外机票、酒店、度假、旅游团购、及旅⾏信息的深度搜索
关键词:订票,旅⾏信息,深度搜索,低价
⼴告语:总有你要的低价
标语:聪明你的旅⾏;旅⾏触⼿可及
3.2.产品分析
3.2.1.产品公司背景
携程:
1999年10⽉携程旅⾏⽹正式于上海开通。2002年03⽉并购北京海岸航空服务有限公司。2003年12⽉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创纳市3年来开
盘当⽇涨幅最⾼记录。
2010年5⽉8⽇,正式落成拥有超过1.2万个呼叫席位的携程信息技术⼤楼在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1⽉12⽇与沪上知名餐饮预订服务提供商“订餐⼩秘书”在上海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携程战略投资订餐⼩秘书,双⽅将发挥各⾃优势,共同
深度拓展中国订餐市场。此次合作将促进中国餐饮预订服务能⼒的持续提升和旅⾏增值服。
2015年10⽉26⽇,携程与去哪⼉合并,合并后携程将拥有45%的去哪⼉股份。此次携程与去哪⼉合并的形式为百度出售去哪⼉股份,然后控股
携程,百度将拥有携程25%的股份。
2018年2⽉14⽇,携程宣布,正式上线共享租车业务。2018年4⽉25⽇,携程宣布与超⾳速飞机制造商BoomSupersonic达成战略投资,助⼒
Boom加速2.2马赫超⾳速客机的研发。
2019年2⽉,百度宣布与携程达成深度合作。百度云将针对旅游⾏业特性,利⽤AI能⼒为携程量⾝定制⾯向场景、业务的解决⽅案。2019年5⽉
27⽇,OYO酒店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
去哪⼉:
2005年5⽉正式成⽴于北京,成为国内第⼀个可⽐价的旅⾏产品搜索引擎。2006年7⽉获得著名的风险投资商Mayfield和创投的投资。
2008年4⽉,“去哪⼉”推出了倍受注⽬的新服务"签证"搜索频道。6⽉,推出了中国⾸例国际航班搜索服务,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更全
⾯地获得全世界主要城市航班信息的渠道。
2009年12⽉去哪⼉⽹全⾯超越携程,成为全球最⼤的中⽂在线旅游⽹站。2010年8⽉去哪⼉⽹成功打造了当时全球最⼤的中⽂酒店点评系统。
当年11⽉去哪⼉⽹凭借其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独擅的资源与能⼒、独享的盈利模式,在由21世纪报系《》主办,国内最具影响⼒的企业商业模式
评选活动中获得“2010年度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奖”。
2013年11⽉2⽇凌晨,百度旗下旅游预订服务去哪⼉周五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交易代码:QUNR),收盘暴涨逾89%。
2015年10⽉26⽇,携程公告称,与去哪⼉同意合并,合并后携程将拥有45%的去哪⼉股份。此次携程与去哪⼉合并的形式为百度出售去哪⼉股
份,然后控股携程,百度将拥有携程25%的股份。
2017年2⽉24⽇,在公司的⼀次特别股东⼤会上,投票通过了此前达成的私有化要约。这笔交易完成后,去哪⼉将正式在纳斯达克退市。
3.2.2.⽤户定位
携程⽹⽤户定位:中等及以上收⼊⼈群,商旅⽤户,⾼品质出游需求者。
去哪⼉⽤户定位:年轻群体,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群体。
以下主要从性别、地域、年龄上进⾏分析。
男⼥⽐例上,不管是搜索去哪⼉⽹还是携程⽹,都是男性⽤户偏多。
⽽在百度上搜索携程⽹与去哪⼉⽹⽤户数量TOP4均是上海、北京、深圳、⼴州。⽽根据年龄分布,相⽐于2018年的30~39与40~49年龄段携程
的搜索量均⾼于去哪⼉,2019年携程仅在40~49年龄段明显⾼于去哪⼉;⽽相同的是2年中20—29这个年龄段的⽤户均为携程低于去哪⼉。这也显⽰
了该群体消费能⼒相对较低,对价格⽐较敏感。⽽处在30—49这两个年龄段的⽤户对价格不是很敏感,相反对出⾏的便捷,服务会有较⾼要求。
(左图为2018年,右图为2019年)
另据携程⽹官⽅给出的数据,携程⽹在过去5年⾥稳定保持在70%左右。其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户增长最快,占⽐已经从30%增加到将
近50%。从使⽤数据上看,⽤户年度回购⽐例约为40%-50%,每两年的回购⽐率甚⾄达到70%-80%。消费额上来看,新⽤户在使⽤携程⼀年以后的
总消费额翻倍,这些⾼忠诚度的回头客贡献了总交易的80%左右。
⽽近⼏年携程出⼿⼀系列操作,则明确地希望释放不断演进的年轻群体的消费潜⼒。
去哪⼉⽹国际机票产品经理戴龙挺告诉界⾯新闻,学⽣⽤户尤其热衷于预定去哪⼉“拒签全退”产品,学⽣⽤户中有六成会购买带有“拒签全退”标
签的机票。
本篇主要选择20~29岁这⼀年龄阶段⾮商旅⽤户
3.2.3.线上流量
经过百度指数基于百度搜索的分析和汇总可以看到,去哪⼉在百度搜索中的竞争⼒在2016年之后已经被携程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并
没有缩⼩的趋势,⼆是被携程保持住了。另外,在近⼀年的咨询指数中,携程⽇均749的资讯指数,以⼤约14倍的优势明显甩开了去哪⼉⽇均55的咨
询指数,显⽰了⽹络⽤户对携程相关资讯的关注度和⽀持度明显⾼于去哪⼉。⽽⼆者媒体指数并⽆较⼤差距,携程以⽇均14次优于去哪⼉的11次。
通过Alexa⽹站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些数据:
数据项携程去哪⼉
关键字差距39.3k48.8k
优化机会34.5k6.7k
链接⾄本站7.7k(ave2.1k)3.1k(ave2.8k)
⽤户重叠74.6
51.9
51.8
52.8
51.8
39.8
Alexa排名#469(wolrd)#69(CN)#1900(world)#235(CN)
跳出率36.4%35.5%
每⽇停留时间
(min:s)
6:467:04
之前访问过26.8%
18.2%
2.31%
20.9%
19.8%
6.68%
之后访问过19.6%
15.3%
2.48%
19.4%
16.3%
6.81%
⾮常明显可以对⽐得到,相较于去哪⼉,携程在关键字部分与竞品在关键词转化为流量上占据了更⼤的优势,与竞品在弱项上的差距上更少,也
即短板更少、流量更⼤。
携程与马蜂窝的相似度相较于与去哪⼉要⼤得多,尤其在携程并购去哪⼉之后,注定会发挥两个产品在各⾃⽬标⼈群上的投⼊,形成互补,⽽避
免同质化。
另外经过访问两个⽹站前后访问的⽹站,也可以进⾏⼀定的推测,去哪⼉⽐较少作为携程⽤户的第⼆选择,⽽携程被不可忽略的⼀部分去哪⼉⽤
户作为第⼆选择。这显⽰了去哪⼉业务的全⾯性,以及当下⽤户价格敏感度的下降。
另由ASO114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数据项携程去哪⼉
iphone总榜37168
Iphone⽇均下载量17.1w11.3w
安卓旅⾏总榜15
安卓⽇均下载量25.1w27.6w
3.2.4.当下策略动向
携程在在2018年充分发挥资源积淀优势,以机酒为核⼼,构建全类别产品体系,加快市场的下沉,积极发展线下业务。同时通过与海外酒店集
团如OYO、代理商booking、澳洲/意⼤利旅游局、荷兰皇家航空等机构签约合作,⼤⼒提升国际服务⽔平和开拓国际市场。国际业务⽐重占到了集团
总收⼊的30+%。
不断强化交通替代⽅案智能化推荐能⼒,丰富⽤户选择,同时加剧了铁路和航空的竞争,向国内航司和铁路系统施加了极⼤的平台流量竞争压
⼒。
全线产品智能化,在⾏前信息查询、⾏程规划、产品预订,⾏中交通、住宿、景区等场景中都越来越多地出现智能化应⽤,促成了⾏程前中后的
场景融合,提升了辅助⽤户决策的效率和体验感。
近⼏年,我国0~14岁⼈⼝增速仍保持在1%以上,按照2017年的少幼⼉2.3亿的⼈⼝基数,数量的增长仍是巨⼤的。⽽31~40岁的在线旅游⽤户占
⽐逾四成,将成为极⼤的业务增长点。携程、驴妈妈、马蜂窝等⼚家都纷纷挖掘到这⼀需求,丰富亲⼦游产品,提升⽤户体验,提⾼粘性。
在线⼚商抓住内容运营⾰命浪潮,纷纷发⼒内容运营,将短视频、旅拍、图⽂、⾳频、旅游品牌直播等融⼊产品,通过多维度内容传播⽅式激发
⽤户旅⾏意愿和灵感。
在线⼚商加⼤了市场下沉的⼒度,整合线下流量。
在线⼚商纷纷加强下游服务能⼒,以培训赋能酒店的运营和管理,提升酒店线上营销和线下服务⽔平,增加⽤户吸引⼒,提升⽤户粘度。
3.3.需求分析
设定⽬标⼈群为20~29岁⾮商旅⽤户,已相当于在年龄与出⾏⽬的层⾯对分析的⽬标⼈群进⾏了初步筛选。20~29岁年龄段,正处于消费⽔平和
经济实⼒青黄相接的时期。刨除商旅⽤户之后,根据出⾏⽬的,这阶段⽤户的主要出⾏类型⼀般可以归为情侣出游、学⽣/同事经济型结伴出游、家
庭出游、单⼈⾃由⾏。这⼀类出游⽬的存在⼏⼤共同特征:价格敏感,⾏程内容质量要求⾼,⾃由度⾼。
产品需求来源于两个部分,⼀是满⾜⽤户⾃发⾏为需求,⼆是引导和满⾜⽤户潜在需求。双管齐下,共同构建⽤户对产品的⼼灵和直观使⽤体
验。旅⾏是⼀个复杂的程序,在旅⾏的不同阶段同⼀⼈群的需求也是不⼀样的。⽽且即使是使⽤同⼀功能,如订酒店、查询景点这种基本功能,在旅
⾏的不同阶段也会存在不同的期望。由此可以窥见,单从年龄或⼈群⾝份标签来⼊⼿,是难以准确定位到⽤户的各个精确的需求的。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出游⽬的,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旅⾏阶段的⾏为共性进⾏需求的分析。以下根据旅⾏的时段将⽤户需求分为三⼤块:出⾏
前,⾏程中,结束⾏程后同时根据⽤户的⽬的性是否明确,可将出⾏前的⽤户分为两部分,对应有两部分存在交叠的需求。以下划分出4类⽤户,然
后针对4类⽤户,明确其⾏为模式,给出具体⾏为和决策⾏为,再进⾏需求的分析。
决策⾏为是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进⾏⾏为的决策,决定是否要进⾏下⼀个具体⾏为的⾏为。因此⽤户常常会在决策⾏为和具体⾏为之间不断反
复,直到完成本环节的⾏为开始下⼀环节的⾏为。⽽决策⾏为往往是指导我们进⾏信息设计的关键,同时根据信息的性质和重要程度不同,对其的设
计也会不同,这也直接影响我们在关键界⾯中的设计。可以说决策⾏为即影响信息架构和设计,也影响界⾯设计。
3.3.1.开始⾏程前
⾸先可以明确,在⾏程前,⽬标⽤户的⾏为都会包含制定旅⾏计划、选择出⾏⽅式、预定住宿、选购景点门票、前往交通始发站、抵达⽬的地交
通站、前往旅⾏⽬的地等,另外有⽬的⽤户与⽆⽬的⽤户主要差别在于制定计划前时候会投⼊较⼤精⼒确定出⾏想法,即对某⼀⽬的地产⽣强烈向往
的过程。
⾏程前有⽬的⽤户的⾏为模式:
⾏程前⽆⽬的⽤户的⾏为
模式:
在完成⽤户的⾏为模式和具体⾏为后,就可以根据⽤户具体⾏为依次对应得出⽤户的功能需求:
游记、旅⾏经验分享,⽬的地、周边、旅⾏套餐产品推荐
⽬的地及其旅游景点查找,⾏程路线推荐,⾏程编辑
机票、⽕车票、汽车票查询和预订,交通⾏程优惠信息⽐对,接站服务
酒店、民宿查询和预订,住⾏结合套餐推荐
景点信息查询,门票查询和预订,景点周边信息查询
短途交通⽅案推荐和查询,路线⽐对和掌握,定位导航,打车功能,路况查看
3.3.2.进⾏⾏程中
⾏程中包括两部分,⼀部分为旅⾏途中交通,⼀部分为⽬的地游玩过程。这两部分的⽤户⾏为模式可总结归纳如下两图:
旅⾏途中交通:主要⾏为为出发区车站/机场,搭乘⽕车/飞机/巴⼠,到站前去⽬的地
⽬的地游玩:主要⾏为显然包括前往经典、附近玩乐,回住地或返程
在完成⽤户的⾏为模式和具体⾏为后,可以依次对应得出以下⼀些功能需求:
短途交通⽅案推荐和查询,路线⽐对和掌握,定位导航,打车功能,路况查看
我的航班/车次信息查看,换乘信息查询,外卖到站
附近玩乐信息查找和推荐,⾏程规划,旅客素材分享
3.3.3.结束⾏程后
结束⾏程后⼤体的⾏为模式可归纳为如下图:结束⾏程后均会进⾏的⾏为必定是返程与旅程的分享,⽽旅程评价则因⼈⽽异。⾏为模式和⾏为如
下图:
在确定完⽤户的⾏为模式与具体⾏为后,可以给出以下⼀些功能需求:
机票、⽕车票、汽车票查询和预订,交通⾏程优惠信息⽐对,接站服务
短途交通⽅案推荐和查询,路线⽐对和掌握,定位导航,打车功能,路况查看
商户评价,交通评价,景区评价,⽤户论坛,点评反馈和激励,商户奖惩
⽤户图⽂、视频素材分享功能,⽤户社区,游记撰写分享,平台内容分享⾄其他平台,内容推荐,相关查找,点赞、评论等功能
3.3.4.典型功能需求落地分析
⾏程前有⽬的⽤户:⽬的地搜索,⾏程推荐和编辑(⽬的地查找,⾏程线路计划)
⾏程前⽆⽬的⽤户:⾸页活动和旅⾏⽅案推荐、旅⾏查看⼊⼝(查找旅⾏产品,浏览热门游记和分享、热门⽬的地,特价旅⾏产品推荐)
⾏程中⽤户:⾏程功能,AR/扫码功能,短程交通⼊⼝(⽹约车,交通⽅案查询,航班/车次查看,换乘),购票,玩转当地功能
⾏程后⽤户:旅拍分享,游记,评价
3.3.5.⾮典型功能需求落地分析
4.功能分析
4.1.功能架构模块对⽐
4.1.1.携程⽹功能模块
4.1.2.去哪⼉⽹功能模块
4.2.功能对⽐
本篇竞品分析主要摘取交通预订、⾏程安排和旅拍分享部分的功能进⾏对⽐。
4.2.1.⾏程安排
携程的⾏程编辑页⾯顶端的导航栏有6栏,其中景点、酒店、机票、⽕车都是常规内容。短信⼀栏⽐较有趣,可以导⼊剪贴板中的内容,除了⼿
机短信也可以导⼊。若是航班/车次/住宿等内容,会提取其中主要信息记录⼊⾏程。若导⼊的⽂字信息中⽇期与⾏程⽇期不匹配,会显⽰信息已过
期。
在添加完⾏程后可以根据时间线查看每⽇⾏程各项的详情。但携程并不提供类似穷游的⾏程地图概览,这⼀点还不完善,并不利于⽤户对⾏程的
空间分布有⼀个⼤体掌握。需要跳出软件,在地图软件上另⾏标记,⾮常不便。
去哪⼉的⾏程编辑页⾯也是采⽤了时序线性的罗列,相较于携程多了天⽓信息以及出⾏⽅式的推荐。但是在底部的推荐信息相⽐于携程少了许
多。在添加⾏程界⾯中规中矩的酒店、机票、⽕车票、景点,缺少⾃定义其他选项。
携程在⾏程部分搜索⽕车信息的界⾯⾮常简单,仅给出始末站、时间和班次,在选择后可以在形成界⾯查看详细信息。这种⽅式相当于将功能模
块剥离开,使⾏程功能更纯粹地专注于⾏程规划,但对于部分需要在做⾏程时充分⽐对价格、出票情况等其他信息的⽤户并不友好。
在查看具体⽕车信息的页⾯,有站点的位置导航,这部分完全采⽤了外链到⾼德地图的⽅式(我⼿机⾥只有⾼德,如果有其他地图app也是可以
的)。这种⽅式在服务质量来讲,确实是强强合作⽅式,能够提供更全⾯的导航、定位等服务。但从⽤户使⽤体验上来看,这种⽅式⽆形中使得使⽤
复杂化,需要跳出APP,⽽且这部分查询信息⽆法与携程⽹同步,也就是⽤户⽆法将在⾼德上标记或查询到的东西直接记录在携程⽹的⾏程中。
在查看航班界⾯,展⽰了航班的时间、站点、班次、机场位置等基本信息,另外还展⽰了飞机过往延误情况、机场周边,同时设置了送接站预定
的功能。信息⾮常全⾯。 携程⽹的机票查询有两种⽅式,⼀是通过航班班次和时间查询,⼆是通过始末站点和时间查询。前者针对于已经确定好
航班和出⾏时间的⽤户,相当于默认⽤户已通过其他渠道预订了机票,或是接机⼀类⽬标明确的情况。后者针对于未确定班次或不熟悉航班信息的⽤
户,对做计划的⽤户来说显然更加常⽤。
关于飞机的延误,这个功能界⾯有两个很有趣的设置。⼀是右上⾓的延误分析,点击进⼊后可以看到对飞机因素、出发站、航路云图、抵达站的
情况分析,为⽤户提供了航班延误可能原因的分析素材,⾮常有利于⽤户及时做出判断,确定应对措施,⽽不⾄于⽆头苍蝇⼀般在机场奔⾛询问和不
知所措地⼲等。
另⼀个是延误竞猜,竟然将这个做成了竞猜,初看到时不得不惊叹产品开发⼈的苦中作乐精神之可贵。当然这种设置竞猜的⽅式,也是给⽤户⼀
个可确定的预期,可以为部分时间安排相对充裕的旅⾏⽤户提供短时的消遣。可是仍旧要反问,,游戏、视频、⼩说等那么多东西可以选择来消遣谁
在⾯对航班延误的时候会玩这个呢。也许会有第⼀次的好奇,但不会有第⼆次吧。
但是在我们看到这些有趣的东西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不知道。携程在这个地⽅并未向⽤户提供⼀个解决⽅案,⽆论是改签⼊⼝或者换乘⼊
⼝,这算是⼀个缺憾。
去哪⼉⽹的机票查询部分功能与携程⽹⼏乎⽆异,但是在搜索时只⽀持出发地和⽬的地+时间的搜索⽅式,显得更为传统和⼤众化。在航班选择
列表提供了3种排序⽅式,默认的推荐排序综合考虑了价格与时间,相较于携程的单按时间排序,⽆疑对价格敏感者更加地友好。另外,在机票详情
界⾯右上⾓设置了航班舒适度展⽰这么⼀个功能,对于不常乘坐航班的⽤户切⾝体验更为有效,这个功能就会略显鸡肋,⽽对于常年乘坐航班,对航
空服务有极⾼要求的⽤户⽽⾔,这部分数据是具备参考价值的。
在游玩时间选择界⾯的底部有⼀条绿底⽩字的细条显⽰所选⽇期当天已经有⼏处⾏程,这对于忘我型选⼿是⾮常优质的提醒,同样对于我们所选
的这⼀年龄讲究安排合理性和⾃由度的群体来说是⾮常好的提⽰。 携程⽹的景点查询以关键字为导向,会由知名度和搜索量为排序标准,直接列
表显⽰所有相关地点。这⾥也可以看到列表中混⼊了西宁的黄鹤楼,并且掺杂着各种商铺的黄鹤楼分店。这样的设置虽顾及全⾯性和可选性,但是从
搜索⽬的的⾓度出发,我想找的就是最有名的黄鹤楼,可是出来这么多东西,这给⼈的直观印象并不好。
去哪⼉⽹的景点查询在界⾯上与携程⼏乎⽆⼆,但是多了可以直接点击查看景点详情。但是在使⽤过程中可以感觉到明显与其深度智能搜索的定
位不符的体验。在输⼊“东湖”关键词后出现不知道是什么的乱七⼋糟的选项,然后我寻思可能加⼀个地点限定词就好,于是输⼊了“东湖武汉”,然后
出现了正常但并⾮我想要的结果。于是我快速地调换了词语顺序,输⼊“武汉东湖”,如愿得到了我的⽬标。但是这个过程不可谓不恼⼈。对关键词的
识别和拆分匹配算法显然并不合理才导致了如上的问题出现。这⼀点在⽤户体验⽅⾯是极⼤的漏洞,有损⽤户信任度。
在详情界⾯上,去哪⼉⽐携程更加注重信息的归类和界⾯的简洁。将相关信息整合进了开放时间、门票信息、交通⽅式三类当中,点击详细查
看,且⽆需回到详情⾯,可上下滑动依次浏览三个内容。
4.2.2.交通预订
携程⽹的机票预订主界⾯中根据机票的程数设置了单程、往返和多程机票预定,底部栏设置航班助⼿、会员专区、特价机票、报销凭证、我的
订单5⼤板块。页⾯下拉可以看到提供各类旅⾏相关功能等板块出⾏商城与精选⼯具。覆盖到了接送机、保险、购物、⽐价、智能交通⽅案等功能。
去哪⼉⽹底部栏则是设置为航班动态、⾏程助⼿、值机选座、降价提醒、机票订单5项。另外下拉界⾯看到的是全球低价、低价机票、商城、会
员中⼼、领券中⼼。整体界⾯,相⽐于携程少去了报销凭证、保险等功能,但是明显感觉这是⼀个充斥着低价与优惠的界⾯。这⼀点恰迎合了产品的
定位,⾯向年轻,让旅⾏触⼿可及。
另外很有趣的⼀点是在筛选航班时的选项仅有头等/商务舱与不限,⽽并不是常规思路想到的,经济、头等、不限。这⼀点或许也与产品定位相
关,添加这⼀筛选机制是直接⾯向对舱位有⾼要求的⼈群。
携程⽹在多程和单程机票预定界⾯没有过多新奇的设计,⽽是遵从简洁的原则,依次展⽰航班信息、机票信息、乘客信息和保险信息。
去哪⼉⽹的单程机票选择界⾯的设置与携程⼏乎⽆异,但在细节⽅⾯,去哪⼉更为友好。去哪⼉在页⾯顶部的出发地到达地设有下拉键,如果⽤
户想临时修改出发地等信息,可以点击按键并直接修改,⽽携程还需要返回上⼀个页⾯进⾏重新选择,操作⽐较⿇烦。其次,去哪⼉的每⼀趟航班信
息下⽅都显⽰了航班耗时,这对于很多⽤户来说都是⼀个重要的参考信息。
偶然的左拉令⼈啼笑皆⾮,去哪⼉的机票直接对标PK携程⽹机票,但在对⽐7个航班之后我发现,每⼀班携程都⽐去哪⼉便宜。再深⼊了解条
例、燃油费、平台⼿续费等信息后,我发现携程确实⽐去哪⼉便宜……所以这个功能的存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未合并之前的雄⼼壮志之
举,还是合并后亦敌亦友的良好竞争关系和引流关系呢?这⼀点很有趣。
去哪⼉组合模式的信息展⽰更加明确,⽤户快速对时间做出选择,在价格的展⽰上也⾮常透明,⽅便追求低价的⽤户。
去哪⼉往返订票可以选择两种模式,组合和⾃选模式,默认组合模式,⾃选模式⼊⼝不易发现。携程只有⼀种⾃选模式。
去哪⼉的⾃选模式和携程的⾃选模式类似,都是先选去程再选返程,但是去哪⼉默认是经济舱,在最后的预订界⾯可以选择商务舱价格,⽽携程
是选择是经济舱还是商务舱后选择去程和返程,携程在往返预订是可以选择经济舱还是公务舱,考虑到了⾼端商务⽤户的需求。
下单时,去哪⼉⽀持往返程分开下单,⽽携程只⽀持打包下单,这和去哪⼉是搜索平台的定位有关。
携程⽹和去哪⼉⽹在机票预定主界⾯都有⼀个可勾选项“机票+酒店”。在携程中勾选后,出现了这么⼀个搭配,20:00-21:20的航班+街道⼝住
宿,我的⽬的地是华中科技⼤学,并且提⽰“航班抵达时间较晚,且距离酒店较远,建议提前预定机场附近酒店”,但是熟悉武汉的同学都会知道,街
道⼝距离机场和华科距离机场都很远。那么疑问来了,第⼀问为什么在有18:00的航班的情况下⼀定要匹配20:00的航班?第⼆问为什么推荐的机
场附近酒店会距离机场这么远?第三问既然系统估算的交通⽅式和⾏程时间按都能到街道⼝了,为什么不直接去华科?这⾥⾯的猫腻可能有⼀点让⼈
反胃。这个功能也许表象很美好,减少⽤户的决策机会,更安⼼出⾏,但是这种功能背后的算法并不友好。
4.2.3.旅拍/发现
携程⽹中有多个通道可以观看和分享旅拍,⼀是导航界⾯点击进⼊景点·游玩栏⽬后可以下滑界⾯看到所定位地区的相关旅拍,⼆是进⼊景点详
情界⾯下滑看到定位景点的相关旅拍,三是在主界⾯底部中间有⼀旅拍按钮可进⼊旅拍的主界⾯看到当下平台各类旅拍素材。
携程⽹的旅拍界⾯顶部有三⼤板块关注-发现-城市,最新版中在界⾯的上半部分成为了热门榜单旅⾏地点或产品的直接推介区以及⼀个搜索框的
地盘,搜索功能中设置了旅拍热搜这⼀栏⽬,⾮常强烈地激发着⽤户对⼤众热点旅⾏⽬的地的向往和了解,间接引导⽤户阅读停留在⽹页。下半部分
是导航栏及具体的旅拍作品展⽰。导航栏包括了推荐、周边、暑假亲⼦游、假期海岛游、视频、拍照技巧、⽹红打卡地、最酷的事、影视剧打卡地。
每⼀条都是可以创造巨⼤流量的lable。
去哪⼉的发现界⾯顶部也有三⼤板块与携程⽆异,在导航栏部分包括了精选、越热越爱(夏⽇特版)、视频、⽹红打卡、旅⾏、⽹红酒店、美⾷、
户外旅⾏、购物等内容栏⽬。相较于携程的标签,去哪⼉的分类更加传统,⽤户可以明晰地选择⾃⼰需要的内容浏览,但是会损失⼀部分热点带来的
创作热情和灵感。
两款App都有积分制度,⽤户可以通过各种操作获得积分,积分可以⽤于兑换礼品及抵现,这都有助于提升⽤户活跃度和增强⽤户粘度,使得产
品⽤户的旅⾏体验进⾏绑定。
5.架构分析
5.1.主界⾯
以下列表对⼆者的主界⾯架构进⾏分析:
⼚商内容共同点不同点
携程
·滚动咨询
·景点攻略,门票玩乐,美⾷
林,周边游,亲⽔避暑
·酒店,民宿客栈,机票/⽕车
票+酒店,机票,⽕车票,汽车
船票,打车租车,旅游,⾼铁
游,邮轮游,定制游
·⾃由⾏,wifi电话卡,保险签
证,唤潮购物,当地向导,特价
机票,礼品卡,申卡借钱,加盟
合作,更多
·都有滚动资讯栏
·都包含基本的酒店、机票、⽕
车票、汽车票船票、打车租
车、旅游、景点门票、申卡借
钱、⾃由⾏、保险签
证、wifi电话卡、特惠、周边
游、特价机票等
·页⾯板块都包含颜⾊突出的机
酒主要板块及紧接机酒板块的
相关服务板块
·都存在板块内容重叠的现象
·将诸多⼩众旅⾏⽅式如邮轮
游、⾼铁游等放置于主要功能
齐平的位置,这⼀点从主次⾓
度上来讲并不合理,但结合当
前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这种
架构可以理解为携程对新兴旅
游趋势的布局倾斜
·主导航页更多旅⾏咨询推荐内
容和热门活动推荐
·超值特惠(旅游特惠、特价机
票、酒店)
·携程精选榜
·热门活动,超级会员,会员福
利,优品商城
·当季热门,精选,清凉⼀夏,
亲⼦,⼈⽓海岛,情侣
去哪⼉
·滚动资讯
·酒店,特价酒店,海外酒店,
客栈民宿,钟点房,机票,特价
机票,⽕车票,汽车票船票,打
车租车,旅游,景点门票,旅游
团购,攻略游记,跟团游
·出境游,⼀⽇游,赚钱信⽤
卡,信⽤付,借钱,周边游,签
证wifi,⾃由⾏,接送机
·喜欢,全部
·刨去基础的架构,推荐和展⽰
内容归类较少,完全统⼀展⽰
在喜欢和全部板块下,缺乏整
理,指向性不强
·⽆亲⼦游、⾼铁游等新兴旅游
趋势的展⽰
·⽆加盟合作
·重复功能更多,如机票/特价
机票,酒店/特价酒店/海外酒
店/客栈民宿/钟点房等等。
5.2.制定⾏程界⾯
⼚商内容共同点不同点
携程
·添加⾏程
·景点名称、开放时间、地点、
门票预订⼊⼝、分享⾄微信
·交通⽅式、班次、时间、分享
⾄微信
·发现、景点推荐、住宿推荐
·均有添加⾏程按钮
·景点信息、交通⽅式信息都以
时序罗列
·景点、酒店推荐
·界⾯上直接⽆订票⼊⼝
·发现内容更为丰富
去哪⼉
·添加⾏程
·景点名称、开放时间、景点简
介、门票预订⼊⼝、当⽇天⽓信
息
·交通⽅式、班次、时间、当⽇
天⽓、预订⼊⼝
·酒店、景点推荐
·多了天⽓信息
·有直接订票⼊⼝
·推荐内容较少
5.3.机票/⽕车票预订界⾯
⼚商内容共同点不同点
携程
·单程、多程、往返,始发站、
终点站,时间,舱位,是否携带
⼉童、婴⼉,机票+酒店
·周末往返特价,智能交通⽅式
推荐
·出⾏商城(接送机、贵宾休息
室、快速安检、旅⾏保险、旅⾏
百货、更多出⾏服务)
·精选⼯具(多地⽐价、周末拼
假攻略特价、低价提醒、智能多
交通⽅案、定制包机)
·航班助⼿、会员专区、特价机
票、报销凭证、我的订单
·单程、多程、往返,始发站、
终点站,时间,舱位,是否携
带⼉童、婴⼉
·周末往返特价,低价机票,会
员中⼼,智能交通⽅式推荐
·特别推出了酒店+机票
·分类更加明晰,⽽⾮功能点罗
列
·出⾏周边产品更丰富
去哪⼉
·单程、多程、往返
,始发站、终点站,时间,舱
位,是否携带⼉童、婴⼉,
·航班动态,值机选座,降价提
醒,⾏程助⼿,机票订单
·全球低价,低价机票,超级商
城,每⽇签到,会员中⼼,领券
中⼼
·去哪⼉头条学⽣特权购票折扣
·界⾯更精简
·设置了专门的全球低价机票栏
⽬
·学⽣优惠购票⼊⼝
5.4.旅拍/发现界⾯
⼚商内容共同点不同点
携程
·发布旅拍
·关注,发现,城市
·热门榜单,搜索
·推荐、周边、暑假亲⼦游、假
期海岛游、视频、拍照技巧、⽹
红打卡地、最酷的事、影视剧打
卡地
·均有发布旅拍
·均分关注,发现,城市三⼤板
块
·都在顶部显⽰热门榜单,搜索
·均采⽤卡⽚式展⽰内容
·导航栏出现热搜关键词频率更
⾼
·界⾯分块略多
·图⽚格式不统⼀,质感不佳
去哪⼉
·发布旅拍
·关注,发现,城市
·热门榜单,搜索
·精选、越热越爱(夏⽇特版)、视
频、⽹红打卡、旅⾏、⽹红酒
店、美⾷、户外旅⾏、购物
·界⾯分块少,热点内容不够突
出
·界⾯布局更为紧凑
6.界⾯设计
由于也不是专业的设计,就⾃能从⽹上攫取零零碎碎的分析思路来做⼀个简单的概述。
6.1.携程
1.整体配⾊⽅案:主⾊#0DAFFA,辅⾊#47E6E3EE590A,⽂本#77898F
2.图标设计:线性图标,轻量化设计
3.导航⽅式:①⾛马灯式左右/上下滑动层次出现;②下拉菜单;③标签排列;④图⽚+⽂字列表
4.⾸页设计:WP风格,以⾊彩区分板块,内容密集,层次不分明
5.订单界⾯:卡⽚展⽰⽅式
6.2.去哪⼉
1.整体配⾊⽅案:主⾊#47E6E3,辅⾊#EE590A,⽂本#77898F
2.图标设计:线性图标,轻量化设计
3.导航⽅式:①卡⽚内容展⽰;②下拉菜单;③标签排列;④图⽚+⽂字列表
4.⾸页设计:WP风格,以⾊彩区分板块,版块重复严重
5.订单界⾯:卡⽚展⽰⽅式
7.发展建议
7.1.携程
基于资源优势,继续增加新兴旅⾏趋向的布局,在⼤体量下,通过积极提供B端培训和C端的内容运营,增加热点旅⾏产品数量,提升旅游产品
的质量。
强化国内⼆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线下门店和体验点布局,增加线下推⼴活动,联合航司、⽣活服务平台、互联⽹科技企业,通过降低产品运营
成本,释放运作的红利给新兴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中产阶级,扩展⽤户⼈群。
在机+酒、景+酒产品以外,还可以运⽤推荐算法向住宿餐饮娱乐⼀体化倾注⼒量,推出酒+餐+娱或机+酒+娱类似产品。
加快产品智能化,解决基本的应⽤算法层⾯问题,第⼀要避免出现类似“捆绑销售门”事件的出现,第⼆优化⽤户旅⾏查询和组合的使⽤体验,提
升旅⾏计划的效率。
发挥OTA平台强⼤的资源整合能⼒,推出AR/VR虚拟旅⾏体验产品。
优化产品架构,解决界⾯和交互设计中出现的⼤量问题,如将过多重复功能置于⾸页、功能主次不明确、跳转流程繁琐、同⼀功能⼊⼝过多、
客服⼊⼝飘忽不定等问题。
在机票/车票等预定和查看界⾯,加⼊换乘或应急措施类似功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提供备选解决⽅案。
减少对外链地图应⽤的依赖,将旅程空间规划、地图标记、交通⽅式空间概览等功能放在携程⽹内实现,加强信息的同步性,减少⽤户来回跳
转的次数,简化操作
在⾏程计划部分的查询功能中添加详情查看,避免将资讯功能和查询功能剥离,减少重复操作。
在住⾏结合⽅⾯,旅⾏景区住宿的推荐算法应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景区分⽚对出⾏产⽣的决定性影响,要与城市住宿推荐独⽴开来。充分满⾜基
数庞⼤的景区游客的需求,进⼀步抢占线下的⽤户。
在设计图标时,避免⼀个相似图标对应多个功能或是⼀个功能对应多个不同图标的情况。⼒求⼀个图标对应⼀个功能,强化⽤户对框架的掌
握。
注意不同界⾯整体和图标设计风格的⼀致性和质感要求。
在机票/车票等的预定功能上,改进推荐⽅式,⾄少是增加推荐⽅式,充分照顾到⽬前⽤户多元化的需求。
在景点等信息列表界⾯,注意图⽚格式、⾏距、版式的统⼀,保证视觉的统⼀性。
加强与专业的⽤户创作平台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户创作内容,丰富攻略和旅拍社区内容,增加⽤户黏性,更快⾏程旅⾏的闭环。
7.2.去哪⼉
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归类,细分⽬标⽤户群体,可采取诸如加强⾸页推荐内容分类,发现栏⽬细分等⽅式。
利⽤好强⼤的搜索优势,更加关注到⽬前新的旅⾏市场趋势,抓住关键词进⾏匹配⾼质量的旅游产品,如亲⼦游、⾼铁、⽹红等。
在⾏程制定过程中,添加⾏程给⽤户更多选项和⾃定义的机会,精进算法,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关键词,结合游玩地点、热度等综合为⽤户提供
搜索结果。
在设计图标时,避免⼀个相似图标对应多个功能或是⼀个功能对应多个不同图标的情况。⼒求⼀个图标对应⼀个功能,强化⽤户对框架的掌
握。
注意不同界⾯整体和图标设计风格的⼀致性和质感要求。
在景点等信息列表界⾯,注意图⽚格式、⾏距、版式的统⼀,保证视觉的统⼀性。
提升⽤户反馈渠道的使⽤体验,提⾼客服质量,增加反馈渠道。
加强内容创作的引导,设置更多新潮、热门的分享板块,激发⽤户分享欲望,强化社区属性,增加⽤户粘性。
深挖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为个⼈⾃由⾏、穷游等需求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案参照。另外可以尝试与企业合作,推出⼀些⾏业认知旅⾏,来
迎合当下⼤学⽣的需求。
在按照当下搜索聚合平台的定位发展的路上,可以适当借鉴OTA的模式,加强与代理商、服务商、运营商的联系,延长产业链条,⾯向部分较
⼩的⾮主流消费群体推出智能⼀站式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3-02-16 07:3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yoguilin.com/write/167650410128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