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陆侧客流的研究与分析
乔俊杰
【摘要】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虹桥枢纽在出色完成其交通承载功能的
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思考。与此同时,作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机场面对
部分设施的使用效率未达预期、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存在多种问题以及枢纽中心
和市区交通集散点之间的衔接等种种问题,如何能够提高机场运营效率,充分利用发
达健全的硬件设施为出行者带来更为高效、快捷与舒适的交通服务,成为当今社会
引人深思的话题。为此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虹桥机场陆侧客流
出行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虹桥机场各中交通方式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优化方案。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
【年(卷),期】2012(041)002
【总页数】4页(P20-23)
【关键词】虹桥机场;换乘效率;出行特征;层次分析法;优化方案
【作者】乔俊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3.13
0引言
虹桥枢纽,自2008年开建至2010年启动,总投资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
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具有近期(2020年)办理旅客列车到发260对,年发
送旅客5272万人次、远期(2030年)办理旅客列车到发335对,年发送旅客
7838万人次的客运能力。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虹桥枢纽在出色完成
其交通承载功能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思考。与此同时,作为枢纽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虹桥机场面对部分设施的使用效率未达预期、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存
在多种问题以及枢纽中心和市区交通集散点之间的衔接等种种问题,如何能够提高
虹桥机场的运营效率,充分利用发达健全的硬件设施为出行者带来更为高效、快捷
与舒适的交通服务,成为当今社会引人深思的话题。
1问题分析
上海虹桥枢纽自建成以来,以其年发送旅客5272万人次的高运营能力完成着它的
交通枢纽功能,但在光辉数据的背后,依旧存在着种种引人深思的问题,面对高成
本硬件建设背后的低效率漏洞,如何完善与改进成为了社会所关心的焦点,项目旨
在提出相应改进方案帮助解决虹桥枢纽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
查,结合专业知识与虹桥枢纽的实地状况,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多交通方式综合利用性薄弱
虹桥枢纽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集合航空、火车、地铁、公交巴士、出租车以
及私家车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作为实现多交通工具之间转换的途径,其效率高低直
接影响着整体枢纽系统的运营效率。经过调查发现,虹桥枢纽内多种交通方式之间
存在换乘效率较低,换乘设施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输送能力最强的地铁目前阶段并
没有真正发挥其运输能力,出租车仍然是目前阶段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1.2地铁系统换乘效率较低
经过调查,虹桥枢纽地铁系统存在换乘效率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部分地铁换乘区域规划不合理,乘客换乘线路存在混乱、交叉、冲突等问题,
导致换乘过程易引发一定程度的客流冲突。
(2)地铁系统换乘指示标志不清晰明确,无法为旅客提供准确便利的指示,部分
指示标志因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无法找到,导致旅客换成效率较低。
(3)地铁使用率较低,由于引导设施等其它设施未能有效指引乘客选择搭乘地铁,
导致相比于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地铁的使用率偏低,未能有效起到分担大部分
客流的作用。
1.3出租车换乘区域规划不合理
出租车以其舒适快捷的特点,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出行者选择作为交通工具,经调
查发现,虹桥枢纽出租车换乘区内存在区域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1)出租车等候区域划分未能有效考虑乘客出站与换乘区之间的距离,使得乘客
出站后需步行较长距离到达出租车换成区域,导致换乘便利性降低。
(2)出租车等候区域内部部分规划较为混乱,出租车停靠区与乘客候车区之间衔
接不尽合理,导致管理难度加剧,尤其对夜间的机场管理与换成引导带来不便。
1.4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有待完善
虹桥枢纽中心作为多交通方式整合的典型集散点,建立完善的旅客引导系统式保证
庞大客流量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而其中,实现交通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则是
整体引导系统中面向乘客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调查显示,虹桥枢纽
内旅客引导系统,特别是交通信息发布部分存在不完善的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为
交通信息发布存在不及时、不准确;多交通方式信息交互发布的联系不够紧密;信
息发布所需要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有待优化与完善等。
2虹桥机场陆侧客流出行特征调查
在机场区域客流中,一部分是商务客流,另一部分是大量的旅游客流。针对不同旅
客群体的特点,我们将客流分为以下类别:航空旅客、航空乘客迎送人员、机场工
作人员与利用机场区域进行换乘的非航空乘客。
为调查陆侧客流出行情况,作者于2011年8月24日、2011年8月27日、
2011年11月9日、2012年3月6日共四次前往虹桥机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
效问卷1265份,针对调查数据,可以将陆侧客流出行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方面:
年龄组成、出行目的、与机场航班的关联性、经济状况、到达机场所用时间与行李
重量。并将乘客抵达与离开机场的出行方式归纳为私人交通方式(私家车)、出租
车、机场巴士、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几类。
2.1机场陆侧客流出行特征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虹桥机场出发旅客进行调查,下面从出行目的、出行方
式、出行时间、行李携带数据以及同行人数等方面对虹桥机场航空旅客的出行特征
进行统计分析。
2.1.1出行目的与交通方式分担比
根据之前所述的机场客流分类,可将出行目的分为旅游、商务出行、公务出行、探
亲及其他。结合前文所述的交通方分类(注:由于选择机场巴士比例较小,归于其
他类),调查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
表1不同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例调查结果出行目的旅游商务公务探亲其他百分
比49%19%11%9%12%
表2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比例调查结果交通方式私家车地铁出租车常规公交其
他百分比15%26%38%14%7%
数据分析:
1)基于后世博时代上海旅游热的效应影响,来沪旅游的比例较往年有明显上升,
而旅游客流多为对上海客运交通系统不熟悉的群体,部分旅客对虹桥机场内部多交
通换乘系统为首次体验,由于指示标志及人为引导无法有效结合,加之旅客对于地
铁、机场巴士等交通方式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在旅客群体中地铁及机场巴士的乘
坐率较出租车低,进一步加重出租车候车区域的交通压力与管理难度,同时也使以
地铁为主的高载客量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下降。
2)对于商务及公务出行的出行者而言,因为受到个体收入较高及交通费用报销等
因素的影响,这一群体选择出租车的比例远高于旅游及探亲客流。
3)对于探亲客流,由于有接送,大部分出行者不会选择机场公共交通,私家车出
行的比例主要由这一群体贡献。
4)通过选择交通方式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到:选择出租车(38%)高于包括地铁
(26%)在内的其他交通方式,说明轨道交通在虹桥机场的利用率并不高,其可
提升空间较大。
2.1.2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作者将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按照出行时间、出行花费、便捷程度、
舒适程度及其他因素进行分类,得到关于不同因素影响程度的百分比例,如图1
所示:
图1选择交通方式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图2出行者可接受出行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将出行时间作为影响选择交通方式的首要影
响因素,其后是便捷度与舒适度,而将出行花费列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出行者只占到
4%,在乘客可接受出行时间方面,如图2所示,出行者普遍可以接受的出行时间
在60min以内(0-60min的比例占到77%),反映出旅客对于出行效率的重视,
由于机场客流收入相对于火车站及汽车站客流较高,所以出行花费对于机场客流不
是首要影响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
作为快捷便利舒适的交通方式代表,出租车无疑成为出行者较为青睐的交通方式,
但调查发现,机场出租车具有候车时间长,候车区域距候机区较远等特点,严重影
响了乘坐出租车可节省出行时间的优势。
而轨道交通作为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在有效避免出租车运行期间难以抗拒的交通
拥堵及天气影响等干扰因素的同时,也以其覆盖范围广,出行速度快,出行成本低
等优势逐渐获得出行者的接受与肯定。但由于虹桥机场内轨道交通换乘区存在设施
规划及运营管理方面不够完善的缺点,轨道交通始终无法超过出租车成为机场陆侧
客流出行的首选。
2.1.3机场路测客流出行特征总结
由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虹桥机场陆侧客流主要由旅游出行者与公、商务出
差者构成,而这两者对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以及在对交通方式进行选择时所考虑的
因素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对于旅行客流,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成为出行的主要考虑要素,这是由旅行时间有
限、费用大多需要自理、乘客需要快捷准确到达已知目的地等因素影响。而对于公
商务出行者而言,对舒适度与便捷度的要求高于旅游群体,在减少对费用的考虑之
后,私家车与出租车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选择,具体来说,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
商务人员选择私家车比重也比较大,公务人员则较少,而出于对出行时间较为固定
规律,公务出行的出行者对于公共交通的选择也会略高于商务出行者。
2.2层次分析法计算最优出行方式
基于AHP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就机场对外陆侧交通工具选择中着重考虑安
全、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等几个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计算,从而得出优
选方案。最终运用充分的数据和一致性检验。选取虹桥机场陆侧客流交通工具选择
为目标层A,以参量安全B1,方便B2,快捷B3,经济B4,舒适B5为准则层层
B,以交通出行方式(含私家车C1,公交车C2,出租车C3,机场巴士C4,轨道
交通C5)为指标层C。并按照建立层次模型、构造对比矩阵、计算权向量的分析
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交通方式的权重及优先排序如下:
(1)机场轨道交通,权值为0.381;
(2)公交车,权值为0.177;
(3)私家车,权值为0.172;
(4)机场巴士,权值为0.157;
(5)出租车,权值为0.113。
由此可得,在机场陆侧交通工具选择上是机场轨道交通优先,其次公交车,再是私
家车,然后选择机场巴士,最后是出租车。在实际中,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可能会
根据需要有所调整。本方法适用于多个指标类同的系统评价,应该选择合适的人员
评价机场路侧交通方式的各个指标,力求评价客观,以便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由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为机场陆侧交通工具选择提供了以轨道交通为主的
有效交通方式选择,其分析结果对于决策者来说,可作为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3机场优化方案
根据上文总结的上海虹桥机场换乘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陆侧客流的出行特征,并
利用层次分析法论证了轨道交通是目前阶段最适合用来解决虹桥机场存在的各种问
题的交通方式。在此基础上,下文将提出关于改善机场换乘系统运行效率及合理有
效发挥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运能方面的优化方案。
3.1国外机场陆侧公共交通使用情况
资料显示,随着客流量的增长与机场运营管理高效化人性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外机
场以英国机场为例,截止2007年年底,希斯罗机场的公交分担比例达到40%,
并制定了远期50%的比例目标;曼彻斯特机场在逐步减少机场小汽车出行比例的
同时,重视建设轨道交通并鼓励乘客乘坐,在2005年使其机场轨道交通分担比例
达到12%;另外,利物浦雷侬机场在2000年至2007年将其公共交通分担比例
从4.5%提升到了16%。
从中不难看出,作为衡量机场承载较大客流、保证正常高效运营的重要指标,公共
交通分担比例已经逐渐成为机场管理方重视发展的重点。而在轨道交通方面,凭借
高运量、便捷准时、受交通拥堵及天气条件影响较小的优势,轨道交通也在机场公
共交通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根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日本东京成田机
场、瑞士日内瓦机场及苏黎世机场、德国慕尼黑机场的轨道交通分担比例分别为
35%、34%、31%与27%,相比于虹桥机场,国外机场对于轨道交通具有更强的
依赖性,在提升承载客流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机场陆侧客流完成到达及离开机场
的高效进行。
3.2针对虹桥机场现阶段陆侧客流的换乘改善方案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机场-市区衔接方式主要有直达形式、机场-换乘中心形式、干线
转接驳支线形式三种方式,在对虹桥机场客流量、用地性质、过往公交线路、福社
区内常住人口及已有规划衔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之后,提出以轨道交通为主、多
种公共交通为辅的机场公共交通换乘方案,旨在缓解包括出租车在内的小汽车所承
担的客运压力,保证机场陆侧交通换乘系统高效运行。
3.2.1现有公交线路的改进设想
根据上海市城市区域中心及副中心位置及客流集散地分布情况,将各个区选取重要
客流集散地作为机场与市区衔接的首要计划终点,如表3所示。
表3机场-市区主要集散地区名集散地区名集散地区名集散地嘉定区嘉定新城
松江区松江大学城杨浦区江湾体育场嘉定区安亭普陀区曹杨路杨浦区五角场
闵行区北新泾长宁区虹桥路静安区静安寺闵行区七宝长宁区江苏路静安区南
京西路闵行区莘庄卢湾区陕西南路徐汇区上海南站徐汇区徐家汇徐汇区佘山
闸北区上海火车站
根据上表中所列客流集散地,结合周边轨道交通线路,对已有公交线路进行线路利
用效率评估,对使用率较低、沿线载客量少、未能经过客流集散点的公交线路进行
改造或取消;对途径交通拥堵及事故依法路段、运行效率较低、运行成本过大的线
路进行站点优化:去除上下客较少的多余站点、在客流密集的地区增设站点以及对
客运集散点区域站点规模及有关设施进行必要的扩大与升级;对客流量较大但缺乏
合理管理的公交线路进行驾驶员、乘务员职业培训,优化改善监管模式,创造和谐
高效人性化的乘车环境。
3.2.2合理规划与管理出租车换成区域
对于规划不够合理的机场出租车候车区域,应采取硬件升级与管理模式优化双管齐
下的改善策略。其中包括:1)对机场候机区与出租车候车区之间的换乘通道进行
指示标志的更新优化及引入高峰时段人工引导机制,保证旅客减少在换乘通道滞留
的时间,减缓通道客流压力;2)对出租车候车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加大停车区面
积,加快乘客上车频率与出租车排队行进速度,提高换成效率;3)加强监管,对
出租车进入、停放、载客等环节进行监控,防止排队混乱、拒载乘客及拥堵事故的
发生,保证乘客安全、便捷与舒适地乘坐出租车实现换乘。
3.2.3完善轨道交通换乘指示,优化换乘信息发布
为实现提高轨道交通分担比例的目标,首先应当对机场内换乘设施进行必要的优化
完善,其中包括:1)轨道交通换乘通道指示标志改善,在客流密集区域增设之时
标志,帮助旅客准确快速找到乘车入口,减少在机场内的滞留时间,环节庞大客流
所带来的交通压力;2)优化轨道交通线路及车次信息发布,帮助旅客及时准确地
了解列车班次、线路、到站时间等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计划,提高换乘效率;3)
优化管理模式,对列车进站、停留及出站时间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实时的监控,确保
轨道交通正常运行,保证乘客安全舒适出行的同时。
4结束语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虹桥枢纽无疑在上海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系
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虹桥机场作为枢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以其高运
能与先进的换乘设施承担着每日巨大的出行客流,积极推动着上海旅游产业及经济
文化交流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上海市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日益增长的出行客流使
得虹桥机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保证机场换乘系统正常运行,实现旅客的便捷
换乘与舒适出行,我们不仅需要将眼光放在机场内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更需要着
眼于机场与市区衔接的便捷性、高效性与可行性。在改善机场内换乘设施及提升服
务管理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包括优化周边公交线路、与枢纽及周边其他交通方
式的综合协调,以及创造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出行环境的多项目标,真正实现机场高
能、高效、高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纪立虎.在探索中和谐有序发展——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解析[J].规划
师.2007,23(11).
[2]陈东杰.上海虹桥枢纽超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J].时代建筑.2009(5).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20:4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yoguilin.com/write/167715656666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